近期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发生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疫情
最新通报显示
截至7月23日
广东省佛山顺德区、南海区、
禅城区、三水区、高明区
累计报告
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3645例
均为轻症病例
国家疾控局近日派出工作组赴佛山现场指导,国家疾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省基孔肯雅热疫情仍处在高位平台期,疫情形势还相当严峻。
武汉情况如何?
如何科学防范?
武汉疾控发文称,湖北省是基孔肯雅热流行风险的Ⅱ类地区,武汉市尚无基孔肯雅热病例报告,既往也未报告过该疾病。
这就是蚊子界的“花臂大佬”: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称“花蚊子”)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这两种蚊子通体深黑,身体和腿上布有醒目的银白色斑纹,喜欢孳生于积水的容器中,每年4月至10月为繁殖高峰期。它们主要在白天活动,尤其是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为叮咬高峰时段。
白纹伊蚊在武汉市广泛分布,一旦有病例输入,存在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
7月23日,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段蕾蕾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基孔肯雅热没有人传人迹象。
建议公众做好个人防护:白天外出时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如果有裸露皮肤,要涂抹含避蚊胺和避蚊酯的驱蚊产品,避免在树荫和草丛等蚊虫密集的地方长时间停留。家中要安装纱门和纱窗,晚上睡觉时要使用蚊帐,必要时要配合电蚊拍、蚊香液等灭蚊。如果出现高热、关节剧痛、皮疹等情况,尤其是有蚊虫叮咬史或疫区旅居史者,要立即就医治疗。
症状与登革热相似
尚无特效药物
患者在感染后通常会在3天至7天内(最短1天,最长12天)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
1.高热
体温可迅速飙升至39℃甚至40℃以上。
2.关节疼痛
疼痛剧烈,常伴有肿胀。
3.其他症状
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劳和皮疹等。
基孔肯雅热的症状与伊蚊传播的另一种蚊媒疾病--登革热非常相似,但二者也有所差别,基孔肯雅热关节痛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
目前,基孔肯雅热尚无特效药物,但大多数患者能够完全康复。需要注意的是,关节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影响生活质量。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感染后风险较高,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需格外警惕。
基孔肯雅热患者自述:
最难受的是关节痛!
7月21日,感染基孔肯雅热的佛山市民欧先生经过治疗,已逐渐康复。
“前一晚喝完酒,第二天关节突然疼得厉害,我还以为是痛风导致的。”欧先生说,“最开始就是觉得轻微不适,有点低烧,但很快就退了,因此也没太在意,”欧先生回忆道,然而两天后,突如其来的关节剧痛让他意识到不对劲,直到他接到了疾控中心的电话。“工作人员说我核酸检测阳性,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住院的这三天,欧先生经历了从焦虑到安心的过程。“最难受的是关节痛,全身起疹子。”他指着已经消退的皮疹痕迹说,"好在医生用药后,很快就退烧了,关节痛也缓解很多。"
专家提醒:
基孔肯雅热疫情易造成跨省传播
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局近日通报称,澳门卫生局7月18日接获1例输入性基孔肯尼亚热病例报告,列为本澳今年第1例输入性基孔肯尼亚热病例。
患者是中国澳门居民,男性,61岁,居住于青洲大马路青怡大厦,于7月8日至17日曾到佛山市顺德区探亲,17日早上出现发热、头痛及全身肌肉关节痛等症状,18日经公共卫生化验所检测证实感染基孔肯尼亚热病毒并呈阳性。患者目前病情稳定,将安排接受住院治疗,患者同住人士暂无不适。
疾控专家介绍,珠三角地区城市之间人口和货物往来流动性大,容易造成跨区域甚至跨省传播,专家建议应加强区域间的数据和信息共享以及跨区域预警机制。
武汉疾控提醒
近期计划出游人员:出行前提前了解目的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做好防蚊虫叮咬的防护准备。
出游返汉人员:如有从东南亚、非洲等流行地区或广东佛山顺德返汉的,12天内需密切监测自身健康状况,严格防蚊。如出现发热、关节疼痛或皮疹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
来源:长江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