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央视实名认证!看顺德古建筑里自带的“天然空调”有多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2 18:08:00    

“敢饮头啖汤”的顺德,不仅民营经济出圈,美食、龙舟、功夫、水乡等文化名片出彩,就连古建筑里蕴藏着的“温度调节智慧”,都被央视实名“认证”,成为诠释“中国智慧”的立体教科书。

7月12日上午,CCTV-13《新闻直播间》,把镜头对准了顺德乐从青云巷的古建筑群。央视记者通过实地走访、游客随访、专家解读的方式,剖析了顺德古建筑自带“天然空调”背后,藏着的玄机和智慧。

一起来看看,顺德古建筑如何用“智慧”征服岭南酷暑。

防暑度夏,顺德有“凉”方!

在顺德乐从,一座拥有12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中,有一条名叫青云巷的小巷子,在40℃的高温下,那里依然是凉风习习,是怎么实现的呢?

为了贴近古人的体验,央视记者特意穿上了中式服装,走进青云巷里的陈氏大宗祠。记者的感受是:走进青云巷后,瞬间就感受到了与外界截然不同的凉爽感。

通过央视记者手持的温度计可以看到,此时,外面的街面温度是41℃,而青云巷里的温度,则是37℃。妥妥地自带“天然空调”!

游客的体验也很直观。游客陈小姐说,由于天气比较热,她特意带了风扇出来游玩,但走进陈氏大宗祠后,感觉比较凉快了。游客李女士也表示,在这座古建筑里,能感觉到丝丝凉风从四面八方吹来,非常棒。

那么,青云巷里为何如此凉爽?其建筑构造中暗藏着哪些玄机?

央视记者实地走访发现,整条青云巷里面的山墙主要使用的是水磨大青砖,墙体是步步高的设计,从8米到15米不等。它形成了一种“烟囱效应”:热气从上方排出,冷气从底部补充,形成了自然的穿堂风。

广东省文物古建筑专家麦立军表示,青云巷两边的山墙比较高,所以,只有中午的太阳才能照进这条巷子里,这就能起到很好的通风隔热作用。

而且,祠堂的整个建筑群是由多个庭院组成,青云巷连接着前院、后院、厅堂和厢房,不同的区域,日照和通风条件也不同,形成了温差。

麦立军表示,青砖的颜色是灰色的,热反射就不会那么明显,白天吸热,晚上就会慢慢放热出来,“青云巷的凉风通过两边的横门,就引到室内去了,起到很好的降温作用。”

央视的报道指出,这些设计结合了气候特点与物理原理,让青云巷成为天然的“降温通道”,体现了传统建筑对环境的精准适应。

在央视的镜头下,顺德的古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成为诠释“中国智慧”的立体教科书。这些穿越时光的建筑瑰宝,正在用最鲜活的姿态向世界讲述着传统与现代共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

文/顺德融媒记者黄秀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