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4月17日讯(记者 于胜涛 通讯员 刘元平)4月16日,青岛市即墨区召开“打头阵 当先锋 推动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即墨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局专场,聚焦城市更新中的市政道路建设成果与规划。即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即墨区通过融青道路建设、优化城区路网、实施“微改造”等举措,以道路建设为支点撬动城市能级跃升的实践经验,城区交通“主动脉”与“微循环”协同发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发布会介绍,作为青岛主城区北拓的重要板块,即墨与城阳两区跨区出行量占比均超三成,但区域内仍有15条道路尚未贯通。为此,即墨区与城阳区建立联动机制,按照“成熟一条、启动一条”原则,加速推进重点融青道路建设。
营流路贯通工程成为标志性突破。这条全长约22公里的南北向干道,北接田新路,南连城阳驯虎山路,串联即墨环秀片区与城阳白云山片区。目前营流路剩余德馨珑瑚小学至区界(长3km)未贯通,其中淮涉河一路至中北通道段正在路基整理,计划年底完工;中北通道至区界已完成公开招标,计划2026年与城阳区驯虎山路同步贯通。届时,营流路将全面释放融青“乘数效应”,推动人才、资本等要素跨区域高效流动。
“断头路”是城市发展的痛点,更是民生关切的焦点。即墨区近三年累计贯通石林一路、营流路等29条道路,总长度达19.1公里。
天山一路、墨城路等主干道与城阳道路的顺接工程已显著缓解通行压力。2025年重点推进的营流路南延、城南路顺接白云山路等项目,将进一步缩短即墨与青岛主城区的时空距离,为区域协同发展夯实基础。
“道路打通不仅是物理连接,更是城市功能的延伸。”即墨区住建局副局长张广玉表示,未来将重点围绕学校、医院、安置区等民生设施周边路网,提升居民出行便捷度,让“堵心路”变“舒心路”。
在完善路网骨架的同时,即墨区以“绣花功夫”推进交通治理精细化。通过路口拓宽、导流岛优化、标线更新等“微改造”,21处拥堵节点通行效率提升10%-20%。
针对不同路口特点,采取渠化改造、导流岛改造和交通组织优化方案,通过优化信号灯配时,减少人车冲突。2025年计划对鹤山路与新兴路、孟沙河一路与G204、淮涉河二路与长辛路等3处路口进行改造,进一步疏通城区“毛细血管”。
此外,针对“波浪路”和公交停靠难题,改造50处路口共计6.3万平方米;2024年完成鹤山路11处公交港湾式站点改造,降低公交车停靠时对交通流的影响,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从“主动脉”贯通到“微循环”优化,从跨区协同到民生细节,即墨区以路网建设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道路延伸之处,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连接,更是城市功能、产业活力与市民幸福感的深度融合。随着“血脉”日益畅通,即墨区正以稳健的步伐,迈向更加宜居宜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