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上半年山西民政工作“成绩单”来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8 11:28:00    

今年以来,我省为82.34万名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约4亿元,截至6月底,全省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标准为669元/人·月,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为555元/人·月。7月25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民政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上半年我省民政重点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民生兜底保障方面

持续推进低保扩围增效,指导各地科学调整确定低保标准,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快推进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对低收入人口的信息汇聚、常态监测、快速预警。打造“晋心救”一站式社会救助服务平台,实现救助业务“掌上办”“指尖办”。稳步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与“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截至6月底,全省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标准为669元/人·月,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为555元/人·月。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开展新时代“三晋银龄行动”,组织广大老年志愿者发挥才智、服务社会。配合中国老龄协会成功举办“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银龄阅读论坛”,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省情宣传教育,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争取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支持,开展2025年山西省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消费补贴“晋孝焕新”行动。

其中,“晋孝焕新”行动,以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为主要目标,通过引导有需求的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对其购置所用物品和材料进行补贴。

目前,在国家有关文件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编制了《2025年山西省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消费补贴“晋孝焕新”行动补贴产品目录》,个人消费者自行购置目录内的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可享受补贴。全省统一采用“支付立减”模式,消费者在参与活动的销售主体购买补贴范围内的适老化改造产品时,通过线下收款设备或线上支付形式进行付款,按照实际销售价格的30%享受补贴,每人累计最高可享受补贴18000元。

2023年,我省出台《山西省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明确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养老保险、健康管理等5个方面20项内容,推动养老服务由兜底型向普惠型转变。2024年,全省8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首次实现普惠性发放,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探访关爱服务覆盖所需老年群体的90%以上。

今年以来,我省为82.34万名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约4亿元,为6740名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落实护理补贴387.4万元。

儿童福利保障方面

落实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机构集中和社会散居养育标准进一步提高。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开展儿童福利机构“开门办院”试点工作,让社会上有需要的儿童共享机构专业服务资源。开展“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主题活动,推进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

在困境儿童福利保障方面,近年来,民政部门一是有力保障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落实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连续4年提高养育标准,截至目前,机构集中和社会散居养育标准分别达到2110元/人·月、1405元/人·月,较上年分别提高135元/人·月、85元/人·月。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和“青山陪伴助学工程”,为考入大中专和高等院校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提供资助。实施“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项目,为孤残儿童提供手术、康复等医疗服务。为提升精准保障水平,加强与司法、医保等部门信息共享,今年核查比对数据2万余条。

二是着力提升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水平。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困境儿童监护能力评估规范》和《留守儿童监护能力评估规范》两项省级标准正式颁布。指导基层工作人员确认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照护情况并定期走访探视,督促留守儿童父母与委托照护人签订委托照护协议。指导各地开展“晋心护童·心理关爱”行动、“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主题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讲座等活动300余场、3000余人次参加。推动开展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落实流动儿童在居住地享有关爱服务清单,建立重点流动儿童档案。联合省残联开展监测摸排、救助保障、康复救助、融合服务等困境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营造包容、支持和关爱困境孤独症儿童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是扎实推进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开展儿童福利机构“开门办院”试点工作,确定太原市儿童福利院和临汾市社会福利院为试点单位,面向社会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残疾儿童教育等服务。太原市儿童福利院设立首个面向社会招生的孤独症儿童专项班,临汾市福利院将开设为期一个月的残疾儿童暑期托管班。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全部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11个市级儿童福利机构均建立就医绿色通道和心理关爱室,其中5个儿童福利机构成为残疾儿童的定点康复机构。(记者张婉)

来源:山西晚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