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泛化国家安全并不能给美国带来真正安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19:58:00    
近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宣称,将对所有在海外制作的电影征收100%关税,并以“危害美国国家安全”为名渲染美国电影业衰亡。
有美国媒体指出,对外国制作电影加征关税的做法或将对美国娱乐产业产生重大冲击。
这一行为不仅暴露了美国在国家安全领域一贯“泛化”其含义,并借此运用经济手段打压竞争者的霸权思维,也展现了美国自身在国家安全领域“反复横跳”的焦躁与不安。
现代电影工业已形成高度专业化分工,全球协作体系已将单部电影的制作成本降低。若强制加征关税,不仅会让电影成本飙升,也会使电影投资者们丧失市场信心。在将电影制作上升为“国家安全威胁”的逻辑下,《碟中谍7》在意大利取景可能会变成“资敌行为”,《沙丘》在阿布扎比拍摄则涉嫌“技术泄露”。此次的电影关税,不过是泛安全化叙事外壳下文化议题武器化的典型操作。
中国电影产业在高水平对外开放道路上坚定前行。2017年至今,已有《巨齿鲨》等多部中外合拍片上映。中国通过金砖国家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平台,正构建起“文明互鉴、美美与共”的产业生态。这种开放姿态使中国银幕数量从2012年的1.3万块激增至2022年的8.2万块,成为全球最大电影市场。日前召开的2025年全国电影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电影要聚焦扩大电影国际交流合作,加速实现国内国际市场双轮驱动,进一步提升全球影响力。
美国忙着筑墙,中国则在搭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这也折射出全球化时代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哲学。中国始终相信文化不是零和游戏。当美国某些政客将电影打上“危害国家安全”标签时,中国影院正同时放映着《奥本海默》和《志愿军》。这种包容背后,是对文化自信的深刻理解,就像大海从不拒绝江河。这种超越狭隘视野的跨文化交流,恰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最佳诠释。
美国的“电影关税”闹剧,实则是用19世纪的手段应对21世纪的挑战,这种开历史倒车的行为注定沦为笑谈。中国坚持的开放道路证明:文化产业的繁荣从不是“有我没你”的单项对抗,唯有拆除想象的高墙,才能让文明的光芒照亮共同未来。

记者:张家铭

文字编辑:李彬

新媒体编辑:石伟强

审核:李木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