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借力教联体,办好老百姓家门口“小而美”的温馨校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2 09:15:0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雷梅玲 李艳丽)在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探索中,湖北省宜都市实验小学教联体以创新实践蹚出了一条资源整合、协同共进的特色路径。作为区域内教联体建设的积极探索者,它通过科学架构与高效运行,破解了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难题,让优质教育火种在城乡校园间传递,而实验小学十里铺校区正是这一实践中绽放的“乡村教育之花”--从曾经的困境村小到如今的成长乐园,它用蜕变生动诠释了教联体“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核心理念。

教联聚力强根基

宜都市实验小学教联体以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为核心,整合育才路校区、城南校区、十里铺校区、贺炳炎红军小学等成员校,构建起“1+2+2”融合共建型模式。“1”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作为核心引领,统筹整体发展规划与资源调配;“2”指育才路校区、城南校区两所城区优质校区,发挥资源输出和帮扶带动作用;“2”则聚焦十里铺校区、贺炳炎红军小学两所乡村校区,通过核心校引领、城区校支援实现协同发展。

为打破“城区挤、农村空”的城乡教育壁垒,教联体推行“一个法人、一套班子、统一管理”的紧密型运行机制,落实办学理念、师资调配、经费管理、设施配备、管理制度、考核评价“六统一”一体化管理,让优质资源在城乡校际间高效流动。

在师资建设上,教联体依托“县管校聘”机制实施“群雁培育计划”,优质校每年选派骨干教师组团支援农村薄弱校,成员校管理人员定期到核心校跟岗学习,同时通过教学比武、基本功展示等活动激活师资活力。这种“强校带弱校、城区校带乡村校”的模式,让城乡教育差距不断缩小。

凭借扎实的实践,教联体成效显著:2024年获评“湖北省首批示范性教联体”,建设经验被《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专题推介,吸引重庆璧山区、湖北黄冈等地教育考察团慕名交流,成为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鲜活实践样本。

在这样的协同发展模式下,十里铺校区这所曾经的乡村薄弱校,也迎来了脱胎换骨的蜕变,成为教联体赋能乡村教育的鲜活缩影。在教联体支持下,学校硬件设施全面升级,新建塑胶跑道、功能室,配备先进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大幅提升,18名专任教师中包含5名市级学科带头人、8名骨干教师,多为核心校轮岗交流的优秀教师。如今的十里铺校区,不仅留住了本地生源,更吸引了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用实际成效证明了教联体模式对乡村教育振兴的强大推动作用。

泥土花草润校园

翠映校园村韵美,书盈雅舍稚情浓。走进如今的十里铺校区,这所位于宜都市十里铺村、占地11712平方米的乡村学校,早已褪去了过去乡村学校的简陋印记。学校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宛如乡村中一颗璀璨明珠。操场边青草嫩绿,花坛里花朵争艳,带着泥土质朴与花草香甜,弥漫校园,让读书声也多了几分自然灵动。学校建有“阳光书吧”阅览室、劳育室、书画室、科学探究室等11个功能室,有一个3500多平米的运动场和一个1500平米的游戏区,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美丽乡村小主人农庄”。

为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地亲历劳动过程,实实在在地出力流汗,学校建有1300平方米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美丽乡村小主人农庄”,分为“小主人花园”“小主人菜园”“小主人水生态园”“宜都水果园”四个主题实践园。“小主人花园”散布在基地的各个角落,有月季园、蔷薇园、紫薇花架、向日葵园、百草园等,学生亲手撒下花种子,亲眼见证花开花落。“小主人菜园”分配给每一个班级,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菜园的管理,从班级菜园的名称确定,到蔬菜品种的选择,从田地的整理到蔬菜的种植,学生亲历蔬菜生长的每一个劳动过程。“小主人水生态园”共有4块:一块金色小稻田,通过让学生体验育秧、抛秧、收稻谷等水稻种植过程,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一块荷花池,通过观荷、护荷,让学生认识荷花的生长全过程,欣赏荷花之美;两块水生植物池,池中种有各种水生植物,并放有鱼、螺等,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一个实验基地。“宜都水果园”内种有适合在宜都生长的各种果树,学生通过认树、种树、护树、观树等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且能让学生享受到硕果累累的喜悦。基地里还建有爱乡亭,大树上建有温暖小鸟屋,孩子们课余饭后都喜欢到亭子里去坐一坐,唱歌、看书、吹吹风,垂柳掩映,诗意盎然。“爱乡亭”与荷花池交相辉映,水稻田与水果园错落相间,油菜花与向日葵轮番芬芳,读书声与欢笑声共鸣和悦。漫步校园,处处皆是梦想绽放的画卷。春日里,农庄的油菜花海泛起金色涟漪,与田垄间新抽嫩芽的豆苗相映成趣;小径旁,月季在花坛里悄然盛放,将校园装点得五彩斑斓。秋风拂过,果树枝头硕果累累,柿子、橘子挂满枝桠,孩子们踮脚观察、伸手轻触,眼眸里盛满对自然的好奇。这些浸染着乡土气息的景致,既是灵动的成长课堂,更是孕育希望的摇篮——每一株植物的生长,都在诉说着梦想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故事。

美丽乡村育主人

宜都市实验小学十里铺校区地处城郊,学生都来自周边农村,以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居多,基于此,学校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启动了“争做新时代美丽乡村小主人”德育实践活动,开发了“美丽乡村小主人”德育+实践课程,将德育活动与学科融合,以校园内的生态劳动教育基地为主阵地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争做“智慧小主人”“绿色小主人”“文明小主人”“健康小主人”“劳动小主人”,倾力打造品德美、学习美、身心美、才艺美、社交美的“新时代小主人”。

以劳塑形,劳动创造美。学校依托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发了具有校区特色的“美丽乡村小主人”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设了“种——赏——收——做——品”5个阶段的劳动教育课程,针对不同学段,分年段列出劳动清单,构建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利用每周一节的劳动课,设有“插秧”“割稻”“打谷”的水稻课程、“种菜”“育苗”“搭架”的小菜农课程、“除草”“浇水”“施肥”的小农夫课程、还有“爱鸟护鸟我能行”“田园里的小动物”“水生态平衡”等等生态环保课程……大力开发基地种植课、基地观察课、技能训练课、班级创意课,定期开展开荒节、劳动技能大赛、丰收节、美食节等独具特色的劳动实践活动。把劳动教育贯穿全过程,贯通各学段,构建家校社联动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将劳动使人愉悦、启智创新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把教育的视线投向了土地与自然,给同学们一次次亲近自然的机会,引导学生真正体现劳动创造校园之美、社会之美、个人之美。

以美润心,体艺塑造美。学校立足“小而美”的办学目标,秉承“同享成长快乐,共度生命历程”的校风,坚持课内外两条线美育并举,让“美育”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充分发挥好课堂教育的主阵地,并开发了以体艺活动为主的“七彩课堂”社团活动,足球、篮球、田径、啦啦操、葫芦丝、陶笛、非洲鼓、少儿画、书法、黏土等多个社团,供200多个孩子走班上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在艺术的熏陶中滋养心灵。游戏区中有孩子们开心的笑声,教室里有朗朗书声,劳动基地的每一块宣传牌都是孩子们亲笔所画,花香书声相映成趣,好不自在。学校定期开展“金话筒”“好声音”“舞精灵”、足球赛、篮球赛五大经典体艺赛事,十一经典诵读、元旦师生现场书画、春分风筝节等美育活动,真正体现“班班有歌声、月月有赛事”,实现美育与智育融通互育。

十里铺旁桃李芳,青枝翠影映书堂。稚童笑语穿林过,师者仁心伴韵长。从泥土芬芳的劳动基地到书声琅琅的教室,从活力四射的操场到充满创意的社团,这所‘小而美’的乡村校园,不仅守护着孩子们的童年快乐,更用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播撒希望。在教联体的赋能下,像十里铺校区这样扎根宜都市乡村的学校,正成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生动注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