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济南:让绿色教育从山水课堂“长”到日常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20:03:00    

川鲁携手,共探生态文明教育新路径;济南示范,分享志愿服务经验。

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联合教育厅组织省内部分中小学骨干教师来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专题调研,调研团队走进济南环境教育特色学校以及环境教育基地参观,共话生态教育实践策略与方案。同时,在“美丽中国,志愿有我——‘万里同心,共护黄河’黄河流域九省(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联动活动”中,济南市以典型代表的身份分享了本地经验。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济南生态文明教育走出了哪些可圈可点的路径?

40场活动 串联黄河流域保护链

从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到携河发展,济南都将生态环境保护置于最为重要的位置上。从生态文明教育方面来看,济南市牢固树立“沿黄一盘棋”思想,在今年4月山东联合沿黄省(区)生态环境部门启动“万里同心,共护黄河”黄河流域九省(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联动活动后,济南市紧锣密鼓地开展了“绿色青春,生态同行”黄河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项目。

由绿行齐鲁公益组织、山东师范大学自然常青志愿服务队、山东财经大学绿诺环保协会、济南大学绿色飞翔环保协会等高校、社会团体牵头的志愿服务队,以40场活动为载体,聚焦黄河饮用水源地净滩净林、无痕山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将生态环境保护送入中小学,让低碳无废理念浸润万家。

随着项目的推进不难发现,“绿色青春,生态同行”志愿服务项目已成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重要平台,青春能量不断被释放,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逐渐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主力军”。

针对中学生,开展了南部山区稻池村昆虫探秘活动,山东师范大学志愿者带领70余名师生实地观察丝带凤蝶、粗灰蜻等20余种昆虫,结合展板讲解昆虫与黄河生态系统的关联性,通过沉浸式观察、科普讲解,让青少年直观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平衡的意义。

面向幼儿园儿童,山东财经大学在章丘区玺城实验幼儿园开设“绿色魔法课”,志愿者以动物认知导入生物多样性概念,通过折纸、绘画等互动形式,将环保理念融入童趣活动,覆盖幼儿及家长120余人次。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期间,在玉清湖沉沙池开展观鸟活动,济南市小学生在志愿者带领下通过望远镜观察白鹭、斑嘴鸭等10余种鸟类,完成观察记录50余份,形成“小手拉大手”的传播效应。

既是传播者又是践行者,志愿者不断澎湃青春力量,一条生态文明教育的闭环路径愈发清晰。

山水之间“植”下环保心

少年儿童既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济南市遵循生态文明教育规律,注重青少年环境友好意识的提升,不断优化生态文明教育路径。

环保家庭卢祖安一家,正是济南生态文明教育的典型代表。在父母的影响下,年幼的卢祖安从小便在心中种下环保的种子,从2019年起,参与各类环保公益活动,连续五年参加济南市环保公益组织发起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零碳少年行走黄河”等多项主题活动,累计公益时长超过200小时,成为一名实实在在的环保小志愿者。

为了让绿色的种子扎得更深、长得更好,济南市借助大自然这本“活教材”,以贴近自然的方式设计推出系列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动手实践、亲身体验、自主感悟,在与生态环境的深度互动中理解生态保护的意义。

依托“山泉湖河城”地域生态禀赋,启动“绿见未来,生态之旅”系列活动,围绕“三贴近”原则开展10场特色活动;组建志愿服务队,以“小小白鹭,探绿泉城”为主题,从“山泉湖河城”5个方向开展10场次实践活动,同时通过“开学环保第一课”、环保设施开放、低碳打卡等形式,丰富教育体验。

在黄河岸边,济南市美里湖第三小学的学生们自带工具清理垃圾,有的弯腰捡拾草丛中的烟头纸屑,有的对收集的垃圾进行分类整理,一双双稚嫩的小手践行着对母亲河的守护责任,生态保护的种子也在实践中萌芽生长。

校园厚植全球环保观

提及教育就离不开学校,同样,学校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今年4月,一场与自然的深度对话在历下区俊德实验学校上演,自此俊德实验学校正式加入创建国际生态学校队伍。

为了给孩子们种下全球视野的环保种子,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在京师实验小学举办了国际生态学校专题培训,围绕项目内涵解读、实施路径指导及青少年生态实践创新展开系统培训。

俊德实验学校校长孔琦表示:“将以国际生态学校创建为纽带,打造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绿色校园,让环保行动成为校园新风尚。”

随着“国际生态学校”创建工作逐步深化,生态教育理念与学校环境教育再次深度融合,“美丽济南”生态文明教育力量逐渐夯实。

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团队作战”,济南市串联起大中小学生互动交流平台,以自然为课堂推讲典型案例,构建“零距离”实践活动,让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习得,不断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在泉城走深走实。(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王书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