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AI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超400家,产业规模有望迎来“排浪式”增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22:01:00    

记者5月23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我国已累计培育400余家人工智能(AI)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从供给、应用、生态等方面进一步发力,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研发布局,加快下一代超级终端产业化、商业化进程,引导耐心资本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记者从江苏省工信厅获悉,江苏省近日出台深入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

视觉中国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不断拓展,各行各业涌现出一系列借助人工智能提升效率、优化体验、重塑模式的案例,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规模化应用进程明显加速,我国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有望迎来“排浪式”增长。

目前,我国已形成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应用赋能扎实推进。大模型在电子、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加快落地,在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得到应用,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有的制造业企业依靠AI检测、AI辅助决策等,良品率大幅提升,有的提升幅度达到30%,研发成本降低70%;有的电网企业通过智能调度,电力调度转供效率提升30倍;有的金融机构借助AI实现贷款申请智能化审核,可以把贷款审批时间从几天缩短至几分钟;又如,有的医疗机构通过AI辅助,使癌症早期检出率提升25%,基层医院医生和名医智能体能实现“隔空会诊”,抗生素设计成功率提升10倍以上;再如,一些地区借助AI辅助,山区孩子能与名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人工智能领域的飞速发展,得益于教育、科技、人才等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也得益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立完善。重点行业规模化应用进程明显加速。22个部门联合实施“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专项行动,加速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药、新材料等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

“人工智能+”降本增效作用逐步显现。中央企业和行业重点企业全面行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破解实践中的痛点问题,人工智能技术从智能客服、文档整理等基础场景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对经济发展贡献度逐步提升。

因地制宜探索特色示范应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行业部门分类分行业统筹指导,因地制宜找准“人工智能+”发力点。

人工智能终端新产品新场景竞相涌现。智能手机轻量化部署国产大模型、实现功能拓展,AI眼镜等智能穿戴产品不断涌现。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有望迎来“排浪式”增长。

为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深入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该措施包含创新能力、融资、数字化以及绿色化国际化四个方面共14条具体政策。

记者了解到,上述政策,江苏在项目申报上建立“直报通道”;在资金支持上,属于奖补类资金的加大力度;属于资质认定类奖励资金的,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行“免申即享”。该措施将从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8年5月20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兢

校对 王丽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