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产业发展的根基。
今年以来,
南昌市以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
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为引领,
深化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
现代化建设“8810”行动计划,
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推动产业集群持续壮大,
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出稳健增长态势,
资料图
今年1至5月,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同比增长7.8%。
“链”上发力招大引强
七月盛夏,生机勃发。我市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升温。走进赣锋锂电(南昌)锂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各司其职,17台塔吊和15台挖机同时作业,工人们正在进行人防车库区域的基础筏板钢筋绑扎作业,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资料图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规划用地约300亩,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涵盖新型锂电池生产车间、锂电池检测中心、办公楼等建设内容。目前,项目整体基础工程已完成80%,办公楼与M2厂房建设同步施工,将于今年10月底陆续封顶。“根据原定计划,当前项目进度已较预期提前一个多月。为加速推进工程进展,项目团队增派了施工人员,仅基础施工环节现场作业人员已达三四百人,目前各工序正同步开展。预计基础施工部分将于本月中旬全面完成。”赣锋锂电(南昌)锂电池生产基地技术经理付豪说。该项目预计在2026年7月份全面完工,项目建成后,基地可以实现年产10GWh新型锂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和日产40万支消费类锂电池的生产能力,新增产值6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2500个,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该项目的落户,是南昌坚定抓强链、壮集群、筑根基的有力例证。
近年来,南昌积极抢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吸引了欣旺达、华创、杭电、维科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落户南昌,培育了江铜、凯迅光电、泰豪科技等一批本地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发展潜力愈发增强。2024年南昌新能源产业突破400亿元大关。
资料图
与此同时,作为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南昌在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链方面,提出做大整机制造规模,并充分利用产业链招商,精准对接、靶向发力,吸引了一批优质项目落户。全力构建起以移动智能终端、LED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条,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从“小而弱”跃升至“大而强”。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8810”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增加值同比增长10.4%,8条重点产业链中,电子信息产业全产业营收突破2700亿元。
聚焦8条重点产业链,我市链精准发力、强链补链,全力提升链群发展能级,不断健全完善产业链链长制运行机制,积极开展调研座谈、技术对接、市场拓展、金融保链强链等各类活动。同时,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快速推进三联铜业智能针纺项目等一批增资扩产、提容增效项目落地,持续增强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向“新”而行动能澎湃
向“新”而行,向“高”而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而实现弯道超车,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兴起,推进数字化转型,拥抱数字化时代,更是制胜未来的不二之选。
资料图
走进绿野汽车照明的总装一号车间,数字化改造带来的变化随处可见,智能生产设备在工人的操作下有序运转,各种注塑件、光学模组等原材料完成集成装配,一个个背门尾灯,被制作完成并打包装箱。其中,一台1900吨的三色注塑机正高效运转,这条江西省内最大的智能化生产线可一次性成型1.4米贯穿式尾灯。江西省绿野汽车照明有限公司制造总监魏明浩告诉记者,数字化改造带来的成本优势、品质优势,让企业在竞争中更具底气,订单量持续增长。“我们的部分产品已经出口欧洲,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10月底。”魏明浩说。
据介绍,江西省绿野汽车照明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专注于硅衬底LED汽车整车车灯总成制造和设计方案提供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依托南昌作为中国LED核心基地的区位优势,专注汽车车灯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拥有各类装配线20多条。“近年来公司实现了快速发展,业务范围已从最初的新能源汽车小灯配套,逐步拓展至与奇瑞、吉利等国内主流车企,在大灯、尾灯等整车灯具项目的全面合作。2025年起,公司将重点布局高端车灯市场,着力开发行业领先的高精尖产品。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公司业绩同比增长达40%,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江西省绿野汽车照明有限公司总经理涂鸿斌介绍。
资料图
目前,该企业数字化研发团队、数字化实验室均已到位,有效帮助企业快速捕捉市场趋势,把“想法”变成“产品”,助力企业开拓高端市场、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围绕着‘品质绿野、数字绿野、科技绿野、智慧绿野’方向,打造企业的核心。整个公司将会在未来达成工业4.0的状态,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涂鸿斌说。
近年来,南昌全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以场景化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一批企业通过生产换线、人机协同、“上云用数赋智”等,打造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推动企业降本、提质、节能、增效,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最新数据显示,我市培育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1家(全省2家),省级“数字领航”企业3家(全省9家),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3家(全省8家),国泰工业互联网平台连续两年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推动1866家企业完成数字化诊断,652家企业完成改造,打造华兴针织、南昌海立等一批5G+智慧工厂,南昌高新区、南昌县、安义县、新建区等入选省级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形成“诊断—改造—标杆”全流程转型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