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农历六月十五),一年一度的“难老河会”在晋祠博物馆重现生机,热烈开幕。难老儿女齐聚献殿,虔诚祭三牲,供果蔬,献花馍、糕点及鲜花,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难老泉处更是热闹非凡,锣鼓秧歌、舞龙舞狮等极具地域特色的民俗表演轮番登场,氤氲着浓郁的节日氛围,引来数千名村民及游客驻足,近距离感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难老河会是晋祠百姓为纪念水母而举行的传统河会,也是当地规模宏大的年度文化盛事。它集多种古老民间艺术展示于一体,是千年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这一盛会承载着古人对水源的敬畏与崇拜,寄托着对“水润万物”的感恩和对“晋水长流、福泽绵长”的祈愿。尤其令人欣喜的是,随着近年来生态治理的持续推进,一度断流的难老泉复涌归来,李白笔下“晋祠流水如碧玉 微波龙鳞莎草绿”的盛景重现,为这一古老盛会增添了灵动与生机。古往今来,香火袅袅、人声鼎沸的河会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晋祠周边村镇及阳曲、清徐、榆次、吕梁、忻州乃至内蒙、河北等地的民众纷至沓来。在当地人心中,其隆重热闹程度更胜春节,堪称一场古老而热烈的民间盛典。
献殿内外,果品、花馍、糕点等各色贡品整齐陈列,书写着“晋水长流”的蛋糕尤为醒目,游客穿梭其间,感受着晋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泉水复流的喜悦。
金水桥畔,社家鼓激情开演,太晋锣鼓队的年轻鼓手们尽情挥洒激情,鼓点如雷,振奋人心,现场喝彩声此起彼伏。水镜台旁、水母堂前,百人锣鼓队鼓点铿锵有力,配合诙谐幽默的表演,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舞龙舞狮队伍采用“行进式”表演,在人群中穿梭腾跃,将河会的喜庆氛围推向高潮。
清澈的难老泉水汩汩流淌,更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泉畔。孩童们兴奋地掬水嬉戏,感受泉水的清凉。游人们纷纷以潺潺流水和古建为背景拍照留念,欢声笑语与泉声交织,构成了一幅人水和谐、其乐融融的美好画卷。
晋祠外的集会同样人声鼎沸。牺汤、灌肠等特色美食香气诱人,各式商品琳琅满目,叫卖声此起彼伏,游客络绎不绝。
优秀的民俗文化作为民族的根,不仅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特征,也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创造力源泉。晋祠难老河会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为古老仪式注入时代活力,让文化之根深扎沃土、枝繁叶茂,使广大群众加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展现中华文化永恒魅力与时代风采。晋源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