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钉钉十周年发布会现场,CEO无招没有过多渲染未来概念,而是用一组扎实的数据让业界侧目:全国近八成的A股上市公司正在使用钉钉。
这一比例远超市场预期,也意味着钉钉已经不再只是一款办公软件,而是成为中国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核心基础设施。
01 从“办公工具”到“数字底座”
钉钉诞生于2015年,最初以“钉消息、钉邮件”的强通知功能切入企业市场,解决了工作中的协同效率问题。然而十年过去,钉钉的定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如今的钉钉已经从协同办公平台升级为“数字化底座”。这个底座包括统一的身份认证、沟通、组织管理、应用开发等能力,成为企业数字化的“水电煤”。
尤其是在AI时代到来后,钉钉正在通过AI原生重构产品体系,推出钉钉One、AI听记、AI搜问、AI表格等系列AI原生产品,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企业数字化底座的地位。
02 为什么是A股公司?
A股上市公司作为中国最优质的企业群体,其选择代表了中国企业数字化建设的风向标。近八成的A股公司选择钉钉,背后有着深刻的逻辑。
合规与安全是企业生命线。钉钉推出的全球化分布式架构,实现在欧洲、美国、东南亚等地的本地化部署,存储与计算分离,满足各国数据合规要求。
成本效益比惊人。主流协同工具人均年成本约2000元以上,而钉钉整合全部能力后,人均年成本仅500元,降低75%。
全链路数字化能力。从沟通协同到客户管理,从审批流程到知识沉淀,钉钉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宁德时代通过钉钉跨越语言与文化障碍,连接全球数万员工;洛阳木业则实现了统一沟通平台与工作流程。
03 AI重构,而非替代
面对AI浪潮,钉钉没有选择简单地在原有产品上叠加AI功能,而是用AI原生思维重构整个产品体系。
无招分享了钉钉AI客服的重构历程:传统客服系统虽然各项指标“看起来很美”,但真实用户满意度只有30%。通过AI Native的重构,现在钉钉AI客服的真实满意度提升至80%,同时客服成本下降90%。
“被替代的客服人员并没有离开,而是转入新组建的AI数据工程团队——他们本就是行业专家、钉钉专家,如今成为AI训练的核心力量。”无招强调,AI不是要替代人,而是让人做更有价值的工作。
04 全球化与本土化并进
中国企业出海浪潮下,钉钉也在加速全球化布局。无招指出,企业出海后常面临时区、语言、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以及各国不同的数据合规要求。
钉钉通过多语言实时翻译、跨时区会议协作、时区自动识别等功能,帮助企业解决跨国协作难题。全球部署的邮件服务器确保与各国邮箱系统顺畅互联,解决了出海企业使用国内邮箱与海外通信不畅的痛点。
目前钉钉已帮助2000多家全球企业实现统一办公,业务覆盖76个国家,支持30多种方言和140种语言识别。
05 一个人的AI助理时代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钉钉正在推动“一个人的公司”成为可能。
通过AI创业助理,包括市场调研、财税、法务、设计、社媒运营等五大模块,钉钉为创业者提供了一站式AI服务。无招透露,过去四个多月,钉钉与来自各行各业的100多位创业者共创,深入调研初创企业的高频需求。
“初创公司缺人、缺钱、缺时间,根本无力雇佣专业团队。那么,钉钉是否可以为‘一个人的公司’配备一群AI助理?”无招的这个设想,正在通过钉钉AI创业助理变为现实。
从79%的A股上市公司覆盖率,到服务2600万家企业;从最初的移动办公平台,到如今的AI原生数字化底座,钉钉用十年时间完成了自身蜕变。
无招在发布会最后表示:“AI之于我们,正如蒸汽机之于工业革命,电脑之于信息时代——它是一场全新的生产力革命。它不再只是写文档、走流程、提升协同效率,而是重构工作本身。”
钉钉不再只是一个APP,而是成为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这79%的A股企业选择,只是这个故事的一个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