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豫农优品”走进中国-东盟中心 共筑农业合作新未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2 10:43:00    

河南日报社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韦展 通讯员 王斐

8月19日,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简称:粮农大会)吹风会在京举行。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朴、河南省农机农垦中心主任张金龙率河南农业代表团,与东盟国家及东帝汶驻华使馆代表共聚一堂,深入探讨农业合作新路径。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首先介绍了10月份在河南郑州举办粮农大会筹备情况,强调农业合作是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中心愿以粮农大会为平台,推动中国东盟农业务实合作。本届粮农大会以“数字赋能粮农合作、创新驱动区域发展”为主题,聚焦农业全产业链务实合作,推动中国(河南)与东盟在智慧农业、绿色发展和粮食安全等领域实现更高水平对接。此次吹风会旨在提前对接东盟国家与河南的农业合作需求及意向,推动可持续扎实合作成果,推动中国-东盟共同发展繁荣。

四大优势彰显农业大省综合实力

张金龙系统阐述了河南农业的“四大优势”。作为国家重要的“大粮仓”,河南耕地面积达758万公顷,粮食总产连续八年稳定在6500万吨以上,小麦产量全国第一,每年外调原粮及制成品超过300亿公斤。河南同样是名副其实的“大厨房”,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全国领先,瓜果、肉、蛋、奶产量居全国前列,生猪出栏量4030万头,稳居全国首位,越来越多绿色营养健康的河南农产品进入百姓厨房。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河南已成为全球“大餐桌”,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4/5的酸辣粉均产自河南,双汇、三全、思念、白象等品牌享誉海内外。同时,河南也是农产品消费的“大市场”,近1亿常住人口拥有巨大需求和市场潜力,郑州作为国际物流枢纽,已全面搭建起郑州—东盟“空中丝绸之路”,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农产品进入河南市场。张金龙表示,通过此次对接交流,希望双方能在智能农机、设施农业、畜禽养殖、现代种业、经济作物、农产品国际贸易等领域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创造巨大的市场价值。

豫农优品打造河南农产品“金字招牌”

“大粮仓、大厨房、大餐桌、大市场”的优势之上,河南农业的“大品牌”也正在崛起。会上,河南农业投资集团向与会嘉宾介绍河南农业区域公用品牌“豫农优品”运营情况。河南农投集团以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为方向,构建“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品牌矩阵,推动河南绿色优质农产品享誉全国、跨境出海。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农业国际贸易与投资合作,打通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互通渠道。通过搭建出口服务平台、凝聚对外交流合力、加强内部业务协同等举措,助力一批豫农优品“抱团出海”“借船出海”,河南绿色优质农产品成功打入东南亚、中东、日韩、欧洲、非洲、南美等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

双向奔赴搭建农业合作交流平台

东盟国家及东帝汶驻华使馆代表表示,将积极组织参与本次大会并切实对接本国农业主管部门及相关企业、研究机构,提出合作建议。感谢河南省政府、中国-东盟中心为东盟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资源、平台,并积极致力于推动粮农大会从会议走向务实合作。吉尔木食品、牧原食品、雨轩食品等豫农优品代表企业进行现场推介,与泰国、柬埔寨、越南、印尼、老挝等东盟国家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将在育种研发、粮食仓储、食品加工、农产品贸易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以实际行动推动农业贸易向全产业链升级,构建起“优品进豫、豫品出海”的双向通道,为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增添新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