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传统智慧照亮健康之路——武医康养崆峒体验活动侧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1 12:06:00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胥富春 )7月19日至20日,“崆峒杯”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暨2025崆峒武术大会重要内容之一,武医康养崆峒体验活动在崆峒山中台举行。这场盛会不仅是武术爱好者的狂欢,更是一次武医融合理念的生动展示,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的热情参与。

活动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武医专家纷纷登台亮相,带来了一场场令人目不暇接的精彩展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传统养生功的表演。身着传统服饰的专家们,动作舒缓而有力,一招一式间尽显中华传统养生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一边演示,一边耐心地向观众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和对身体的益处。“这个动作能够舒展我们的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尤其对心脏的养护有着积极作用。”专家的话语刚落,不远处的观众中便响起了阵阵好奇的惊叹声,不少游客也跟着模仿起来,现场气氛异常热烈。

华东师大柔力太极球已多次来崆峒山展示。一个个色彩鲜艳的太极球在专家们的手中轻盈舞动,与柔美的太极拳动作完美融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柔力太极球结合了太极拳的柔和与球类运动的趣味性,能有效锻炼我们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非常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专家现场邀请观众参与体验,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切身感受了柔力太极球的独特魅力,纷纷表示这是一项既好玩又健身的运动。

崆峒武术养生拳的展示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崆峒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刚猛有力、古朴典雅的风格著称。只见传承人和弟子们身形矫健,拳脚生风,一招一式尽显崆峒武术的精髓。“这套养生拳注重内外兼修,通过调节呼吸和身体的运动,能够激发人体自身的潜能,增强免疫力。”观众们被崆峒武术养生拳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在随后举行的“武医养生 崆峒论剑”中华传统武术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多位嘉宾和武术传承人共同探讨了武医融合的发展前景和实践路径。

大家一致认为,中国传统武术和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二者一脉相承,都强调阴阳平衡的理念,可谓“武医同源”。武术作为一种强身健体的运动方式,不仅能够增强身体素质,还具有预防疾病的作用,这与医学“治未病”的目标高度一致。“运动康复是骨折等病患术后恢复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武术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甘肃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陈平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分享了武术在运动康复领域的成功案例,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古代很多武术家同时也是医家,他们将武术与医学知识相结合,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如今,现代医学工作者也逐渐认识到练武的重要性。“医生通过练武,能够保持充沛的精力、良好的体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从而给病人以更多的信心和力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孙国栋感慨地说。他表示,在日常工作中,他深刻体会到拥有强健的体魄对于医生来说至关重要,而武术正是他保持良好状态的秘诀之一。

为了推动武医深度融合,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建议。首先,可以从医院的一到两个优势病种入手,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开展武医结合的治疗模式试点。通过将武术康复训练纳入临床治疗方案,观察其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积累经验并逐步推广。“我们可以组织专业的武医团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让武术在疾病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平凉市中医医院(平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胡小刚建议。

人才培养是武医融合发展的关键。专家们建议,可以在小学阶段设立武术与健康相关的选修课,从小培养孩子们对武医文化的兴趣和认知。在高校层面,应设立武医融合相关专业,培养一批既懂武术又懂医学的复合型人才,为武医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只有培养出更多专业的武医人才,我们才能将武医融合的理念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甘肃医学院皇甫谧针灸学院院长刘君奇强调。

此外,大众普及也是武医融合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专家们希望通过各种渠道,如举办武术与健康讲座、开展社区武术活动等,将武医融合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将普通民众培养成武医融合的践行者。“我们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武术或健身方法,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武医融合带来的健康福祉。”形意拳代表性传承人黄大鹏说。

在热烈的讨论中,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体医融合”被写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武术作为一种体育项目,推动武医融合必将为更多人带来健康福祉,让中国传统武术和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