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禅城正在上演一场艺术与生活的奇妙邂逅!从垂虹路“有的没的艺术商店”的个性美学,到废旧厂房改造的“玩厰WonderFac”工业艺术空间,再到美陶湾“回声:杯器邀请展”的千年器物对话,三处各具特色的艺术新地标正以不同方式诠释着城市的文化活力。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探寻这些空间如何用创意重新定义城市生活。
在那些“有的没的”的艺术里,遇见自己的专属快乐!
“五一”期间,在佛山禅城区的垂虹路,一家名为“有的没的艺术商店”的新店热闹开业并迅速走红,为这条充满文艺气息的老街再次点燃新的活力。这家小店以其独特的艺术氛围和年轻化的设计理念,迅速成为当地年轻人追捧的打卡胜地。
“有的没的艺术商店”新店内景。/禅城融媒记者楚琴摄
推开玻璃门,迎面而来的是淡淡的香薰味和轻快的背景音乐,让人瞬间放松下来。店面不大,约50平方米,但空间利用极为巧妙,一共四层,每一层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小店。
店内装修风格走的是极简主义与工业风的混搭路线。裸露的管线被巧妙地涂成明黄色,与水泥质感的墙面形成鲜明对比;几株高大的绿植点缀其间,为冷硬的工业风增添了几分生机。最引人注目的是店内一面贴满便利贴的互动墙,上面写满了来访者的留言和涂鸦,成为商店最具人气的拍照背景。
“有的没的艺术商店”新店内景。/禅城融媒记者楚琴摄
下午三点,店里已经有不少顾客。23岁的白领小林正在“醒木调香”挑选香薰:“这里的香薰能够调出每个人的专属气味,闻香时不仅能够令自己心情愉悦,而且能够更加鲜明地展现个性。”她还表示,年轻人追求个性的展现,希望在衣着、打扮、饰品甚至气味上都能有自己的标签和特点。“这家商店让我最满意的就是,它的每一个产品都是有自己的个性的。”小林说。
“有的没的艺术商店”就像城市里的一个秘密基地,用创意和温度重新定义了逛店的乐趣。下次来佛山,不妨把这里列入你的探索清单。
“有的没的艺术商店”新店内景。/禅城融媒记者楚琴摄
在标准化商业泛滥的今天,“有的没的艺术商店”之所以能迅速走红,关键在于它把握住了年轻人的三个需求:个性化表达、文化认同感和社交货币属性。商店通过持续更新的内容和参与式体验,让每次到访都有新鲜感,这正是当下“打卡经济”的核心逻辑。
废旧工厂变身艺术乌托邦!潮人打卡如潮
“五一”假期,禅城一处由旧厂房改造的艺术空间正悄然成为年轻人的新宠。位于原东鹏洁具二厂的T2M艺术区,凭借其独特的“工业风+艺术范”混搭,成为这个假期最出片的网红打卡地。
T2M艺术区。/禅城融媒记者周文琪供图
走进这个名为“玩厰WonderFac”的展览空间,巨大的水泥厂房与色彩斑斓的艺术装置形成强烈视觉冲击。锈迹斑斑的工业设备旁,是艺术家们天马行空的创作;粗犷的混凝土墙面上,悬挂着先锋艺术作品。现场不仅有咖啡简餐、手作市集,还不时传来即兴演奏的音乐声,让整个空间充满生机。
T2M艺术区。/禅城融媒记者周文琪供图
“这里完全颠覆了我对废旧工厂的想象。”专程前来打卡的市民Kimi表示,"斑驳的厂房结构和现代艺术碰撞出的火花,随手一拍就是大片。“像她这样避开传统景点、选择‘反向旅游’的年轻人不在少数,短短两小时的参观体验,让不少人直呼这里是“工业世界的文艺乌托邦”。
T2M艺术区。/禅城融媒记者周文琪供图
据了解,这片厂房曾见证佛山制造业的辉煌。产能转移后,厂房一度闲置。如今通过活化改造,既保留了工业遗址的厚重质感,又注入了当代艺术的新鲜血液。
策展人介绍,目前展出的装置作品中近半数是为这个空间量身定制,让艺术“生长”在厂房肌理之中。
“五一”期间,这里成为佛山潮人新晋打卡点,小红书上的探展帖子不断增加。工业遗产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不仅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市民休闲开辟了新空间。
美陶湾爆火新展!千只“会说话”的杯子等你来撩
原来我们每天用的杯子,都是穿越千年的“时间胶囊”,从仰韶文化的陶杯到智能感应杯,人类用器物盛放的不只是茶水,更是对永恒的想象……
《回声:杯器邀请展》在美陶湾·柒号陶仓展出。/禅城融媒记者楚琴摄
《回声:杯器邀请展》在美陶湾·柒号陶仓展出。/禅城融媒记者楚琴摄
5月1日当天,一场充满生命温度与自然灵性的艺术展览——《回声:杯器邀请展》在美陶湾·柒号陶仓正式开幕,1000+件杯器集体“开口说话”,为观众“讲述”杯子里装着的东方美学史!
在当代器物美学场域中,杯器始终保持着双重面相:既是物理共振的容器,亦是精神回响的载体。商周青铜爵的饕餮纹里蛰伏着礼乐文明的基因密码,宋代建盏的曜变斑纹中流转着禅宗美学的微光,及至当代艺术家手中解构重组的陶土,每个时代的杯器都在进行着关于“盛载”的哲学思辨。
“杯器是最贴近生活的艺术品。”展览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从人类捧起第一掬水开始,盛载的容器就与文明相伴相生。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观众重新发现日常器物中蕴含的智慧。”
《回声:杯器邀请展》在美陶湾·柒号陶仓展出。/禅城融媒记者楚琴摄
展览现场,一件件形态各异的杯器静静陈列。从史前陶罐的粗犷肌理,到宋代建盏的精致釉色,再到融合现代科技的声波感应杯,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工艺技术的演进,更折射出不同时代的审美追求和精神内涵。策展人表示,展览试图通过“器物考古”的方式,探寻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背后的文化密码。
这次展览不仅是一次艺术展示,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实践。通过古今对话的形式,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的生命力,也为当代生活美学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
《回声:杯器邀请展》在美陶湾·柒号陶仓展出。/禅城融媒记者楚琴摄
这三个艺术空间恰似城市文化的三棱镜:个性商店满足Z世代的社交需求,工业遗址活化诠释城市更新,传统工艺展览则搭建古今对话的桥梁。它们共同证明:当艺术走出殿堂,融入街巷,就能焕发惊人的生命力。这个“五一”,禅城用多元艺术场景告诉我们:文化消费的升级,正从“看热闹”走向“品门道”。
文/禅城融媒记者 楚琴、周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