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谁最厉害 ?你知道吗

在战国末期,兴起了四大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这四个人在活着的时候,长时间担任自己国家的“相”,并且在战国末年兴起一股养士的风气,每个人在最多的时候都号称食客三千。


真心看重贤能之士的魏公子信陵君

四大公子招贤纳士,千万不要以为是刘备求贤若渴般的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出山。其中平原君也好,孟尝君也罢,或者是春申君,三个人都没有主动求访贤能的记录,更多的情况下,就好像一个饭店开业了,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一样,有切菜的,洗菜的,配菜的,采购的,服务的,做菜的。于是老板想到个主义,在饭店门口张贴一张告示:我这里新店开张,需要招聘大量的相关人员,请有意愿的尽管来,不做人员限制。

所以其他三大公子哥招贤纳士,更多时候是广开门庭,来者不拒,来了我便接纳你,不来就算了。

而魏公子信陵君则不一样,虽然在《东周列国志》等书中只是举了几个简单的小例子,却也让我们看到了他是真正的求贤若渴。

当时有位老者已经七十来岁了,在大梁城担任东门守门官,但是他“素行修洁,好奇计”,被周围人尊称为侯生,被信陵君知道了,先是带着黄金去下聘礼,想要请侯生当自己的门客,被侯生拒绝了。然后信陵君又尊之以礼,在家里摆上酒席,邀请魏国宗室成员以及朝堂将相人等一起来坐着等候,又亲自驾着马车去接侯生。

侯生借口去看视朋友朱亥,让信陵调转车头,然后又在朱亥家里磨蹭时光,以为对信陵的测试,但是信陵君始终在门外的车上等候,“颜色愈和,略无倦怠”,而信陵君的手下们早已等的不耐烦了。

等到侯生跟着信陵君回到他的府上,被邀请坐在最尊贵客人的席位,虽然当时在场的诸位听说只是个守门官老头,都很看不起侯生,但是信陵君始终保持对侯生的尊重。最终侯生被信陵君折服,心甘情愿的想要担任信陵君的“下客”,但是被信陵君一力坚持,奉为上宾。

后来赵国经过长平之败,第二年被秦国又派出名将王龁以及郑安平一起攻打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此时刚刚丧失45万精锐部队,对于秦国的攻击无力招架,平原君受命出使诸侯国求救,在楚国幸好最后选出来的门客毛遂用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楚王,派遣春申君带兵八万前往解围。但是秦昭襄王亲自带兵也去了邯郸城外,并派人威胁魏王和楚王,这下子魏国的晋鄙军也好,春申君的楚军也把,都驻足不前了。平原君想起了信陵君,而信陵君对魏安厘王百般劝说,魏王不听,于是信陵君准备亲自前往解围,他的门客之中有几千人都纷纷选择主动跟随。

还好遇到了守门官的侯生,把一时头脑充血的信陵君给劝了回来,帮他审时度势,盗取兵符,又让朱亥锤杀晋鄙,带领魏国的八万精锐将围攻邯郸的秦军打败,消灭了王龁军队一半人马,还把郑安平及其两万秦军给包了饺子。

平原君作为赵国相,出城到城界迎接了魏信陵君,并亲自为信陵君驾车进了邯郸。

等到信陵君到了邯郸之后,赵王亲自打扫宫殿,给信陵君安排住所。待信陵君以上宾,更奉送封邑以为供养。

信陵君因为得罪了魏王而不敢回去,留在魏国没有跟着他一起来解赵国之围的食客们纷纷从魏国跑到了赵国去。而信陵君更是趁此机会,主动去寻找自己早已听说的赵国的两位贤能之士,这两个人一个叫做毛公,是个赌徒,一个叫做薛公,开了个酒馆。而平原君因为信陵君结识赌徒酒徒为友便觉得不以为然,让信陵君一下子看到了平原君在招贤方面的问题:平原所与宾客,徒尚豪举,不求贤士也。平原君非贤者,吾不可留!

而平原君因此才知道自己周围的市井之中便隐藏着两名贤士,自己却不知道,在前往楚国劝说楚王出兵的时候,还觉得自己的门客众多,却挑不出二十名食客。平原君门下的食客们因此也有一大半人纷纷转投信陵君。平原君从此再也不敢公开声称自己贤明了。

以平原君与信陵君做一个对比,就可以看出来哪一个是真正的在亲近贤能的人了。而春申君和孟尝君和平原君在招揽门客方面并无区别,所以可见,魏国的信陵君才真正的是招贤纳士的人,他自己更是在与贤能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努力提高。

信陵君知兵,以他的存在,使得秦国十几年不敢侵犯魏国分毫

信陵君因为是魏安厘王同父异母的弟弟,所以被封为信陵君,他刚开始在魏国广招门客的时候,正是秦国已经强盛的秦昭王及秦昭襄王时期。但是因为信陵君招贤纳士,收门客三千,又与齐国孟尝君以及赵国平原君交好,秦国有十年时间,不敢出兵攻打魏国,魏国也难得的获得了这十年休养生息的时间。

等到信陵君带领魏军结了赵国邯郸之围,因为害怕魏王迁怒自己,便逗留在赵国没有回去。秦国因为魏国帮助了赵国,迁怒于魏国,派名将王龁和蒙骜分路带兵攻打魏国。这时候魏王害怕了,想尽办法劝说信陵君回国帮助自己。

信陵君不负所托,率领燕、赵、韩、楚四国大军前往魏国,并用计谋分别击败了秦国的两路兵马,保全了魏国的暂时存在。直到信陵君去世,秦国竟然从此未再次攻打魏国国土。

  • 再看看楚国的春申君,显然没有能力因一人而保一国。

楚国在战国时期依然是个大国,除了秦国之外,东方六国又以楚国和齐国比较强大,但是楚国因为地广人多,在苏秦合纵之后,常常担任合纵长的职位。而春申君在楚怀王之后,担任楚国相,多次带兵参与合纵。第一次是赵国邯郸之围,因为秦王出言威胁,春申君便留驻不前了,虽然有楚王的意思在其中,但是丝毫没有四大公子救济就难的仁义,以及六国并力才能抗秦的思想认识。

另外一次,楚国在信陵君带兵打败了秦军后,忽然认识到合纵的好处,于是邀约诸国再次合并攻打秦国,结果六国兵只到了四国,秦国大开函谷关大门让四国兵进入秦国,而春申君作为军队统帅,望而却步,带领着四国的大军,迁延于函谷关外,三个月之后解围而去,成为诸侯国的笑柄。

更有一次,春申君带领四国大军,绕道进入秦国,列阵攻打淮南,秦国调集四路大军以为应对。趁夜准备偷袭楚军,然后对诸侯军各个击破,结果秦军有内奸向春申君告密,春申君竟然连夜带领楚国大军跑回过去了,而秦军转向攻打赵国营垒时,丝毫不能动摇。

所以春申君虽然担任楚国国相几十年,却使得楚国日益衰弱,没有什么大的建树。

信陵君之仁义,实在是战国第一人

赵国邯郸之围,如果没有侯生的主义,信陵君恐怕就要率领几千门客前往赵国解围了,那样的话恐怕就是羊入虎口,便没有后面的信陵君故事了。

但是信陵君为解赵国邯郸之围,窃取兵符,锤杀晋鄙,在东方六国中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六国之王纷纷派使者结交信陵君,请其到自己的国家来。后来在信陵君要去解救魏国时,赵、韩、燕、楚都纷纷派军跟随,使得秦国深以为惧,不得不采用“离间计”,让魏王怀疑信陵君而使得信陵君无法掌管军权。

反观齐国孟尝君,诸国合纵攻打秦国的时候,阳奉阴违,又不拒绝发兵,又找各种借口迁延时日,最终其余诸国撤军了齐国兵都还没怎么动弹。

春申君更是在信陵君解邯郸之围时,驻军不前,失了战国四公子的名头。

而导致这一切的问题,在于其他三公子更多的还是注重本国的小利益,却看不到秦国逐渐蚕食鲸吞三晋之地,然后并合六国的大趋势。

而赵国平原君与楚国春申君,更是以夸耀门客华贵、人数众多为主要目的,却很难招致真正的贤能之才。春申君更是给自己弄了个好帮手,这个帮手帮他把自己的儿子变成了楚王,却也完成了春申君的历史使命。

战国四公子,魏公子无忌因为封地在信陵而号称信陵君,直到西汉高祖刘邦时期,仍然前往他的故所探视,并专门为信陵君派遣了五家守冢人,其余享受到这个待遇的,只有秦始皇、魏安厘王、齐闵王、赵悼襄王、楚隐王陈涉了。

信陵君终其一生,不愧一个“信”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