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台个人计算机Alto,早在1973年就出现了

  

第一台个人电脑Alto

在电脑的历史上,关于第一台“个人电脑”的头衔存在诸多竞争者,但最具创新的设计无疑是施乐公司帕克研究中心在1973年所制造的Alto——它与我们今天所使用的个人电脑大致相同。

Alto的名字来自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它就是在这里诞生的。Alto的组成部件包括一个机壳,一台显示器,一个键盘,一个鼠标,第一个“所见即所得”图形用户界面窗口,以及可点击图标。

Alto是为研究工作所设计的,所以必须兼具两个特点,既要非常紧凑,适于办公室使用,又要极度强大,在机器互享信息时能够支持用户界面。这两大特点使Alto成了划时代的发明,以致十年以后才获得普及,而且直到20世纪90年代仍站在时代前沿。

Alto拥有面向对象操作系统,以及第一张以太网网卡,当然还少不了最必要的研究工具——弹子机。施乐公司将Alto计算机捐赠给多家研究机构,它很快就成为衡量未来所有个人电脑设计的一根标杆。人们甚至认为Alto激励了不少从业人员,其中就包括苹果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斯蒂夫·乔布斯以及他的团队,Alto的用户界面和强烈的图形效果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4年,施乐公司的Alto设计团队获得了工程学界的最高奖项——德拉普尔奖,以表彰他们推动了电脑研究的“黄金年代”。

今天的笔记本电脑是经历了数十年的演化,从多种便携式电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康柏笔记本无疑是最成功的早期机型。施乐公司的艾伦·凯伊在1971年提出了“电子书”的概念。他想制造一种便携、能上网的个人电脑,但由于缺乏市场支持,概念只好束之高阁。1981年,奥斯本计算机公司的艾伦·奥斯本发明了第一台宪全便携式个人电脑。它的尺寸相当于一个小公文包,重约11千克。最后逐渐进化成现在我们所使用的体积更小、运算更快的笔记本电脑。

核磁共振成像

使用核磁共振来查看人体内部的想法来自雷蒙德·瓦罕·达马迪安,但真正将这一想法落实到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人是保罗·劳特布尔和彼得·曼斯菲尔德。该技术利用了氦原子受到电磁波轰击会发生共振的原理。核磁共振成像不产生有害辐射,跟以前的技术相比,它所生成的三维图像能提供更加丰富的细节资料。

达马迪安在纽约接受医生的职业培训时,开始用核磁共振机器研究活细胞。1971年他发现核磁共振信号在肿瘤细胞中的时间比健康细胞中的时间长。于是他利用该方法设计了一台机器,用于协助医生发现癌细胞,并在1974年获得专利,但他的方法在当时既发挥不出大作用,也不实际。

真正扭转这一技术发展的人是美国化学家劳特布尔,他为磁场叠加了梯度,因此被扫描目标原子核所发射的无线电来源才能被计算出来。劳特布尔利用该技术拍摄了第一批二维及三维的核磁共振成像照片。英格兰物理学家曼斯菲尔德则贡献了数学分析方法,加快了扫描速度,同时提高了图像清晰度。

达马迪安继续着自己的研究,于1977年制造出了全身核磁共振成像机器。达马迪安所指导的研究生——拉里·明科夫成了第一位体验者,他被拍摄了心脏、肺、胸壁的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图——只是拍摄的方法与现在大不相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首页